苏辙六国论网!

苏辙六国论网

趋势迷

苏辙六国论

2024-08-04 07:16:32 来源:网络

苏辙六国论

苏辙《六国论》原文及赏析 -
苏辙(1039年3月18日-1112年10月25日),字子由,一字同叔,晚号颍滨遗老。眉州眉山(今属四川)人。北宋文学家、宰相,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。《六国论》原文尝读六国《世家》,窃怪天下之诸侯,以五倍之地,十倍之众,发愤西向,以攻山西千里之秦,而不免于死亡。常为之深思远虑,以为必有可希望你能满意。
苏辙(1039—1112),字子由,一字同叔,晚号颖滨遗老,眉州眉山(今属四川)人。与父苏洵、兄苏轼合称「三苏」,并入「唐宋八大家」之列。苏辙的主要文学成就在散文。有「冲和淡泊,遒逸疏宕」之誉。【原文】尝读六国世家1,窃怪天下之诸侯,以五倍之地,十倍之众,发愤西向,以攻山西千里之等我继续说。

苏辙六国论

六国论苏辙原文及翻译 -
六国论苏辙原文及翻译如下:原文:尝读六国世家,窃怪天下之诸侯,以五倍之地,十倍之众,发愤西向,以攻山西千里之秦,而不免于灭亡。尝为之深思远虑,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;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,虑患之疏,而见利之浅,且不知天下之势也,夫秦之所与诸侯争天下者。不在齐、楚、燕、赵也后面会介绍。
翻译如下:宋朝苏洵和苏辙认为六国只会割地贿赂秦国,是自己削弱自己而导致灭亡的。不知道坚守合纵盟约的重要;齐国、楚国、燕国、赵国不知道帮助韩国、魏国来抵抗秦国:认为必须像这样之后,秦国的威胁可以消除。后人痛恨秦国的原因,难道不是因为秦国统治者的残暴吗?据我看来,那六国都想做秦国所做的事,..
六国论苏辙原文及翻译 -
六国论原文:六国破灭,非兵不利,战不善,弊在赂秦。赂秦而力亏,破灭之道也。或曰:六国互丧,率赂秦耶?曰:不赂者以赂者丧。盖失强援,不能独完。故曰:弊在赂秦也。秦以攻取之外,小则获邑,大则得城。较秦之所得,与战胜而得者,其实百倍;诸侯之所亡,与战败而亡者,其实亦百倍有帮助请点赞。
苏洵《六国论》:六国破灭,非兵不利,战不善,弊在赂秦。苏辙《六国论》:咎其当时之士,虑患之疏,而见利之浅,且不知天下之势。
苏洵《六国论》原文翻译及赏析 -
苏辙的《六国论》则是针对六国不免于灭亡的史实,指出他们相继灭亡的原因是不能团结一致,共同抗战,灭国是咎由自取。苏洵的《六国论》不同于以上两篇。苏洵不是就事论事,而是借题发挥。苏洵的写作目的不在于总结六国灭亡的教训,而在于警告宋朝统治者勿蹈六国灭亡的覆辙。借古喻今,以谈论历史供当今统治者借鉴,这是是什么。
苏洵和苏辙的《六国论》观点的区别如下:1、灭亡的根本原因不同苏洵认为,六国灭亡的根本原因在于,其相争以用土地贿赂秦国的方式以求自保,但却在无形之中削弱了自身的国力,同时使自身失去了可依靠的互助国。而苏辙认为,六国之所以灭亡是因为没能利用好能与秦国相抗衡的势力,即韩、魏国的国力,他还有呢?
三苏的六国论有何异同点? -
1、观点不同。苏轼的《六国论》,针对六国久存而秦速亡的对比分析,突出强调了“士”的作用。苏轼认为,六国诸侯卿相皆争养士,是久存的原因。只要把那些“士”养起来,老百姓想造反也找不到带头人了,国家就可以安定了。苏辙的《六国论》则是针对六国不免于灭亡的史实,指出他们相继灭亡的原因是不后面会介绍。
1、观点不同。苏轼的《六国论》,针对六国久存而秦速亡的对比分析,突出强调了“士”的作用。苏轼认为,六国诸侯卿相皆争养士,是久存的原因。只要把那些“士”养起来,老百姓想造反也找不到带头人了,国家就可以安定了。苏辙的《六国论》则是针对六国不免于灭亡的史实,指出他们相继灭亡的原因是不等我继续说。